中国电子与中国电科深度解析:透过“两电”看信创未来IM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3-11-26 12:39:19

  IM体育官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我们称为“CEC”)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我们称为“CETC”)发展的过程,也代表了中国信息技术(IT)发展的历程。在这一章节,我们从时间的维度来分析几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成立于1989年5 月,由原电子工业部所属企业行政划拨组建而成。中国电子以提供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为主营业务,核心业务关系国家信息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命脉,截止2018年底,拥有22家二级企业,控股14家上市公司,员工1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2170.4亿元,利润总额51.1亿元。

  CEC发展的历程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紧密相关,CEC的前身,是机械电子工业部为整合旗下企业资产而设立的央企平台。目前已经形成网络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新电子、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CEC发展的历程,同样伴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资产合并、资产整合,资产证券化等。CEC相关公司资产陆续完成上市。

  中国电科于2002年3月成立,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46家电子类科研院所及26户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2017年12月,中国电科完成公司制改制,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二者前身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后改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原有的组成部门,1982年设立;1988年与原机械工业部合并;1998年撤销。CEC就是在1989年由电子工业部所属企业行政划拨组建而成。

  1963年,中国国家决定成立第四机械工业部,专属中国国防工业序列。这标志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成了独立的工业部门。

  1982年5月4日,中央决定将第四机械工业部、国家广播电视工业总局、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合并,组建“电子工业部”。原四机部副部长张挺出任首任部长。

  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分拆机械电子工业部,恢复电子工业部设置;原机电部副部长出任部长。

  1998年3月,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电子工业部再次被撤销;其原有职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执行。

  1998年,电子工业部撤销后,原电子工业部下属所有研究所(院)等组建中国电科。原电子业部下属企业划归给中国电子(北京798厂原来就是电子工业部在京直属企业,还有774厂、738厂)。

  由此,我们看到中国电科CETC成立的时间(2002年)晚于CEC,就是在电子工业部撤销之后,对原有电子工业下属经营主体拆分组建而来。两家集团管理层经常互相任职。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CEC和CETC原本都属于电子工业部,是电子工业部旗下不同企业经营主体和研究院所组建而成。我们认为,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分分合合的背后,体现了中国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都是对当时的技术背景、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所做的适应的调整和完善。

  虽然CEC和CETC同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但由于两者组建的单元(企业主体)不同,在产业布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CEC的产业布局覆盖:网络安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高新电子、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等。

  CETC的产业布局覆盖:1)主体产业:公共安全与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成电路及元器件、新能源;2)培育产业:装备制造、海洋电子、通信网络与导航、交通电子、汽车电子、传感器与传感网络等。

  两大集团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布局重叠的领域包括:基础软硬件、集成电路、网络安全、IT服务、军工领域等。但这样的表述依然比较粗糙,即使在同一细分领域,两大集团的侧重点和优势产品也存在较大的不同。

  1)中国电子与中国电科所具备的基础资源不同。由于CETC是在原有电子产业部研究院所的基础上组建而来,所以,我们看到CETC的IT产业大多是在原有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额基础上孵化和培育而来。CEC的IT产业大多是原有组建基础上发展而来,中间也伴随着外部收购和内部整合。

  2)在基础软件和基础硬件方面,CEC具备先发优势(CETC成立相对较晚),无论在芯片还是在操作系统方面,更加具备产业化优势。

  2014年12月30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公布合并方案,采取南车吸收合并北车的方式进行。新公司拟更名为“中国中车”。

  2000年,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被分拆为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此后正值中国高铁飞速发展时期,两家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整体实力得到快速提升。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海外业务方面,两家进入白热化竞争状态,为争夺订单,两家企业相互压价、甚至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两车的分分合合,都是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将其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分析。在2000年两车分拆时,面临的时代背景是国企改革,激发企业竞争活力。2014年,两者整合,面临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化竞争中如何增强整体实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分有分的活力,合有合的实力。

  目前,我们看到,“中国高铁”在全球市场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一张名片。

  对于国有资产的整合思路,2019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对过去几年中国已经实施的几起大的整合案例,其背后的整合逻辑进行了梳理。

  一是推动战略性重组,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比如说宝钢和武钢的重组。比如南车和北车重组、中远和中海运的重组,都发挥了很好的规模效益协同作用。

  二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重组整合,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比如说中国国电和神华集团的重组,实现了煤电一体化运营,对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煤电矛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说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重组,形成了技术开发、工程建设、投资运营一体化的核电产业链。

  三是推动专业化整合,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比如说中国铁塔通过整合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铁塔以及附属资源。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两电”(CEC和CETC)未来演化趋势的判断,我们需要将其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去考虑。

  1)开放:IT计算边界逐步拓展,计算种类更加多样化,需要IT生态体系更加开放。

  2)安全:在IT生态体系更加开放的背景下,如何保证安全就成为核心问题。“安全”包括现实意义的信息安全,也包括产业链的安全,即IT产业链不会因为地缘政治因素,而受到比较大威胁,需要一个国家的IT产业链中具备完整的布局和自主能力。

  4)两极格局:未来全球的IT体系,或将逐步从美国“一极”,向中美“两极”演化。

  5)时间紧迫:IT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比较快,相比海外基础软件,中国底层基础软件。

  在以上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目前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存在产业整合的可能性,以更好地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发挥规模优势的时代需要、发挥“集体办大事”的能力和优势。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包含三重定位,分别是军工电子国家队、科技创新骨干力量、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头羊。集团旗下有9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海康威视、卫士通、太极股份、华东电脑、国睿科技、杰赛科技、四创电子、天奥电子、凤凰光学。

  普华操作系统产品以开源Linux为基础,结合普华公司技术团队多年在企业级关键业务应用的技术积累,对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易用性进行优化和改进,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推出了服务器操作系统产品和桌面操作系统产品,支持X86、OpenPower、国产龙芯、申威和兆芯等架构。

  人大金仓是中国自主研发数据库产品和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企业,由中国人民大学及一批较早在国内开展数据库教学、研究与开发的专家于1999年发起创立。人大金仓多次承担数据库领域的科研任务,其核心产品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是入选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为数不多的数据库产品,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KingbaseES在行政机构、电力、农业、水利、质检、教育、金融、能源、制造业信息化等领域拥有一大批应用案例。在多个机构和区县的电子政务应用中,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人大金仓是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数据库方向课题的牵头承担单位。

  金蝶天燕聚焦服务政府客户,以财务应用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中间件等技术,推出“天燕云”,涵盖政府财政财务应用、政务大数据服务、云基础设施等领域。

  2003年,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的支持下,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成立,历时十六年,先后研制出“申威”三代十五款处理器芯片,确立了“申威64”架构及自主指令系统,奠定了自主可控发展的基础。

  申威系列微处理器的开发起源于军事领域。根据公司官网,申威早期的微体系架构基于DEC Alpha衍生而来。在信创市场,申威在军工领域具有优势。

  申威定义并采用“申威64”架构及自主指令集,申威指令系统是一种与之前常见指令系统(ALPHA、MIPS、ARM、X、POWER等指令集)不同的自主指令系统。申威CPU的结构设计、逻辑设计、正确性验证,物理设计及测试封装全部由公司独立完成。申威CPU不存在人为安全隐患,现行木马,病毒无法攻击,开展了等级安全的特色设计;64核RISC支持256位SIMD加速运算。

  基于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构,申威CPU的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受限制,可以自主发展,不存在被断供、制裁、或停止授权的风险,可以为关键领域提供长远的、可控的供应链和技术支撑。

  申威芯片包括:高性能、服务器、桌面和嵌入式CPU以及配套的外围IO桥片,形成“大、中、小”系列化、多品种国产自主芯片。

  应用方面,申威主要应用于超级计算机和服务器领域。其中最著名的应用便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搭载40960块“申威 26010”高性能处理器。

  2016年6月20日,TOP500组织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ISC)上,“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成为世界上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秒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峰值性能125.436PFlops,前世界第一,目前已被Summit(IBM超级计算机)所超越;持续性能93.015PFlops,前世界第一,目前也已被Summit所超越;但性能功耗比6051MFlops/W,还是世界第一。

  由于自主架构指令集的最大问题之一就在于应用生态难以构建,申威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已开始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积极布局生态。目前申威服务器可支持全功能虚拟机及轻量级容器,并与阿里云开展合作,适配20款核心产品。

  2019年5月,华东电脑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肥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北京瑞湘和泰科技合伙企业、北京中鼎易盛科技发展中心发起成立上海华诚金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华诚金锐定位于从事国产化高性能通用服务器研制、规模化生产和服务。根据公司官网,华诚金锐服务器采用申威芯片。2019年12月,华诚金锐第一批服务器整机已下线。

  太极股份是系统集成领域领先厂商,有望受益于信创产业全面推开。太极股份作为系统集成领域的国家队,在业务资质、技术以及政务项目经验和客户资源方面都具备显著的领先优势。随着信创产业的全面推广,集成商有望在其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利润率相比传统集成业务有望提升。

  太极股份是CETC旗下信创产业的集大成者,全面布局基础软件领域。公司除在信创集成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还布局了数据库(持股人大金仓38.18%股权)、中间件(持股金蝶天燕21%股权)、OA(持股慧点科技91%股权),此外CETC集团还持股了普华软件(操作系统)86.19%的股权,实现了对基础软件的全方位覆盖。

  华东电脑是面向行业客户的综合系统集成商。公司由中电科三十二所在保证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组建,1993年在A股上市,成为大陆IT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公司不断优化组织架构,整合资源,理清业务。公司从最初的代理商发展到集成商,再到综合服务商,目前业务全面覆盖软硬件系统集成。

  当前三大业务板块:系统集成(信息化解决方案)、数据中心智能化、专项与常续服务。

  1)系统集成与服务(信息化解决方案):该业务由公司多部门整合发展而成,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子公司华讯网络、华存数据都涉及集成业务,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专注网络系统集成,后者以数据业务为核心。整体来看,公司通用与行业解决方案涉及金融、电信、互联网、智能制造、零售、政务等多领域。

  2)数据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业务:业务涵盖数据中心、楼宇智能方面的咨询、总体设计、总包管理、工程实施、运维服务等各项环节,在业界具有较大影响力。

  3)专项服务与常续服务业务:专项服务即以项目形式提供咨询、实施、优化、云迁移与部署等内容服务;常续服务按一定周期签约(通常1或3年),涉及维护、云监控、运营、管理。公司正积极升级服务平台,以实现常续服务平台化和订阅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成立于1989年5月,由原电子工业部所属企业行政划拨组建而成,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务院认定的以网信产业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

  中国电子以提供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为主营业务,核心业务关系国家信息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命脉,截至2018年底,拥有22家二级企业,控股13家上市公司,员工1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2170.4 亿元,利润总额51.1亿元。

  目前,中电控股13家上市公司,分布于电子、通信、计算机、军工、房地产等行业。

  CEC拥有从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安全产品到应用系统的可控软件产业链,打造以“PK体系”(飞腾+麒麟)为核心的信创生态。

  中国长城是国产CPU天津飞腾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天津飞腾31.5%的股权,是唯二的国产CPU上市公司,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分享飞腾芯片的放量红利。

  飞腾CPU产品主要包括高性能服务器CPU、高效能桌面CPU和高端嵌入式CPU三大系列,为从端到云的各型设备提供核心算力支撑。

  中国长城是CEC在信创领域布局的硬件平台,拥有国内最大的整机生产能力,自主研发主板,是国产硬件龙头。

  中国长城是电脑、电源、高新电子、金融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领域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是我国自主安全电脑产业的引领者,曾经研发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电脑、第一块电脑硬盘、第一款终端ASIC芯片、第一台显示器、第一台光纤转换器、第一台光笔图形显示终端等。

  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是公认的政府相关领域的国产OS龙头,根据中国软件官网,当前中标软件、天津麒麟两家企业在政府相关领域占有国产操作系统90%以上的市场份额。

  武汉达梦成立于2000年,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旗下基础软件企业,持股25.21%。主要应用于金融、电力、航空、通信、电子政务等30多个行业领域。

  奇安信成立于2014年,2019年5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奇安信37.31亿元的股权战略合作,成为奇安信的第二大股东,进一步拓展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资源整合、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运筹能力。

  奇安信加入PK体系建设。奇安信网神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在2018年就完成与银河麒麟和中标麒麟的适配工作,并已在客户实际环境大量实施使用。自中国电子战略入股奇安信后,双方深度融合,形成了PKS(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体系生态——通过“关后门、防漏洞、防断供”,打造并实践了本质安全、过程安全、产业安全三大战略。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合并成麒麟软件后,即将发布全新的麒麟操作系统v10版本,奇安信网神终端安全管理系统也已经完成了该系统的适配工作。

  过去全球IT产业几乎均是建立在美国的底层技术之上,微软+Intel组成的Wintel联盟、Android+ARM组成的AA联盟分别成为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T霸主,全球IT产业呈现美国“一极”的格局。

  无论是2013年棱镜门事件暴露出的信息安全问题,还是2018年以后中美贸易战乃至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以华为为代表的诸多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限制封锁,我们认为都表明中国发展自己的IT底层生态迫在眉睫,甚至关系到中国科技产业生死存亡。我们认为全球IT产业分化为中美“两级”格局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因此,自2020年开始,我国信创产业从党政开始试点,未来将拓展至央企国企乃至关键行业。我们认为信创产业将迎来至少五年的黄金发展期。

  我们认为,信创产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基于国产的底层基础软硬件产品能够建立起庞大的产业应用生态,在产品不断迭代过程中实现从可用向好用的进化。

  目前国产的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品跟国际主流产品在技术、性能、生态等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核心原因在于,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没有用户和市场。没有用户就无法在应用中得到用户的有效反馈,从而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没有市场,就不会有上层的应用厂商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构建丰富的应用生态。而这又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没有用户和市场就没有好的产品和生态;而没有好的产品和生态,就不会有用户和市场。

  要打破上述死循环,就必须依靠国家力量先行去创造用户和市场,在前期要对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的可用性和好用性有一定的容忍度,给予相关厂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不断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国自己的IT底层生态。

  以操作系统为例,回顾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操作系统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自1980年DOS操作系统开始,微软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升级,才有了Windows2000、WindowsXP等全球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

  现状:信创产业的格局仍然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如芯片领域有鲲鹏、海光、龙芯、飞腾、兆芯、申威6种主流国产CPU;操作系统有麒麟、统信UOS两大主流OS,以及普华、新支点、中科方德等诸多小的OS厂商;整机领域更是有数十家厂商在全国各地布局角逐等等。从信创领域参与巨头来看,也有华为、CEC、CETC、航天系等多个集团军,均在全力布局信创产业。

  如此分散的格局,在信创产业发展初期是一个必然的状态,但我们回顾X86产业生态的演变历史和格局现状会看到,未来信创产业集中度提升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1)CPU:目前X86架构的CPU占据了我国CPU市场的绝大份额,而其中Intel又占据了X86市场的绝大份额。参考此格局,我们认为,当前的6家国产CPU,未来市场必然向其中的两到三家集中,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CPU的技术、性能以及生态。

  2)操作系统:统一的操作系统对于打造统一的IT生态体系更为关键。当前信创领域竞争的两大主体主要是CEC旗下的麒麟软件(国企)和统信软件的UOS(民企)。我们认为,未来操作系统走向统一是大概率事件,一方在竞争中完全胜出或者两者各取其长进行整合,都是可能的演进路径,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在于产品的统一性、好用性、适配的便捷性以及生态的丰富性。

  3)整机:整机制造是当前信创产业链环节中,进入壁垒最低的环节,因此当前整机厂商数量非常多,达到数十家,可以预计未来竞争将极其激烈。但参考过去我国Wintel时代的PC产业发展历史可以看到,PC产业最终从初期的厂商林立演变为最后只剩下联想、华为等少数几个品牌,服务器领域也是浪潮、华为等厂商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也可以预计,未来基于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的整机领域,最终必然会向少数厂商占据多数份额的格局演变。

  在当前信创产业发展窗口非常紧迫的大背景下,依靠国家力量去加速信创产业整合,集中力量去打造核心的CPU、统一的操作系统等底层基础软硬件产品,也许是一种相对更好的选择。CEC和CETC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两大信息科技集团,在信创产业发展背景下,未来两大集团进行整合也有了更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