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振兴突破这一年 长春:在创新发展答卷上展现科教硬实力IM体育登录
发布时间:2024-01-27 18:36:39

  IM体育app下载导言:近日,长春市委网信办携手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吉林日报推出“长春振兴突破这一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方位展现全市上下瞄准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全力推动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生动实践!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时节,在银装素裹的吉林长春版图上,一个个拔地而起的科技产业园区彰显着科创发展的速度与热度,一家家科技企业里充满着干事创业的力量和激情……

  “吉林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吉林要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中率先实现新突破,长春作为省会,必须坚决扛起‘一主’担当、努力彰显‘六双’作为,在我省实现率先突破中勇于担当、走在前列、作出示范。”长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2023年,长春科技攻关步履不停,迎来了一个个重大创新成果捷报频传的高光时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出激光照明用青绿荧光透明陶瓷填补该领域国际空白;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生产制造和质量管理水平走在了全球前列;

  长光卫星“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到108颗,自主研发的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2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由长春光机所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制造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亮相,采用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多旋翼”的气动布局,拥有80余项自主核心专利;

  一个个科研成果是长春科技硬实力的生动展示。近年来,长春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科技队伍阵容持续扩大,科创竞争力蹄疾步稳。

  位于吉林长春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卫星总装测试大厅进行相关测试工作。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前不久,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吉林大学两位学者分获一、二等奖。甲骨文的破译对于中华古文明密码有着非凡的意义。

  作为门类齐全的高校,吉林大学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令人瞩目。在长春,与吉林大学一样的存在,还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等科研机构。

  作为全国的科教重镇、创新之城、“科教兴国”先进城市之一的长春,目前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41所全日制高校和83家科研机构、在校大学生近60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00户、各类“专精特新”企业1452户。

  2023年11月21日,《2023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长春位列全球第31位,相比2022年上升4位,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首位;12月2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发布,长春位列全球第96位,首次进入百强榜,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首位。

  吉林振兴长春先行。为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振兴突破,长春市发布“科技创新驱动新突破行动计划”17条,全方位支撑科技创新行动落实落地;鼓励高校院所与县(市)区、开发区共建科技产业园,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产业园,每年最高给予300万元补助;对开展技术研发、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集聚科技人才成效明显的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按其评估期内非财政支持的研发投入最高30%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500万元;设置科创基金,让更多科技创新项目走出实验室。其中,长春未来种子基金总规模10亿元,锚定初创期企业,重点关注支持高校院所种子期科技成果;天使基金总规模20亿元,对创新创业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长春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充分释放科教资源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切实发挥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双城”策源引领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努力实现科教大市向创新强市转变。

  “在选择就业之前,我想先选有发展的城市。长春是一座有发展有未来的城市,人才政策不断升级,就业环境非常好,这是我决定留在长春发展的主要原因。”吉林大学数学专业毕业生李佳说,“我被长春这座城市的爱才之心吸引了!”

  能让人才来(留)就业创业的最大吸引力,在于一座城市筑巢引凤的决心与力度,而长春恰恰就在持续释放这样的决心和诚意。

  近年来,长春市大力实施了“长春市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推出九项行动共20条举措。该市通过政策引才、高校留才、域外纳才等多种渠道,吸引了一大批专业一流、素质过硬的“生力军”,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2023年,长春市持续推进“长春人才政策升级版”政策落地,实施7项行动、落实13条举措,推动形成大学生来(留)长规划路径,完成了百万大学生来(留)长工程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的升级,让长春走上了从“以城纳才”到“以才兴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年,长春市人社部门还走进省内37所高校,并赴省外22所高校,举办校园综合型招聘、精准招聘活动78场,涉及长春市重点产业企业4495家(次),线万余人(次)。此外,在同步开展的“长春引才全国行”活动中,长春市人社部门带队,组织域内重点产业企业464家(次),先后赴沈阳、成都、武汉、深圳等19座城市,在线上线下吸引万余人参与活动,接收简历3000余份。

  “政府带领企业直入校园,不仅节省了我们的时间成本,还提升了签约成功率。”长春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在由长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主办,市人才服务局承办的“百所高校、百名博士”长春产业行系列活动中,域内外百所高校、百名博士欣然奔赴长春之约,在各高校引起强烈反响。

  “今年我们从清华大学等高校招了80多位博士,可谓优中选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安威表示,“我们所每年对博士和硕士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是对接到了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域外优秀博士人才,对未来高层次人才引进打开新通道。”

  “长春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科技之城、制造之都。我会把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同学们,建议长春出台更多引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落户。”湖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唐一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以来,我市累计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5万个,各类经营主体实现来(留)长就业创业10.27万人,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品牌工程的热潮。”长春市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如今,长春向世界展示自己重才、爱才、敬才、用才的决心和诚意。越来越多的创新主力军,源源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人才选择长春,正是源自对这座城市创新环境的认可。

  这是2023年7月21日拍摄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外观。当日,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下线。新华社记者马晓成 摄

  一座城市对创新的重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抱负,最终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长春的发展,在一次次创新中蜕变。如今,走在长春的街头巷尾、车间厂房……创新的赋能随处可见。

  2023年11月18日,长春新区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合作共建的长春应化所北湖园区正式签约,标志着双方开启了院地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崭新篇章。

  作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起源地,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为代表的光学研究“国家队”在诸多领域有着领衔优势。目前,长春市光电信息规上企业119户。2023年前10个月,完成产值588亿元,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特别是光电子产业实现了17.3%的高速增长,高于全市增速10.5个百分点。

  今后,长春市将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关键领域,推进集成电路高端化发展、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企业户数达到1000户以上。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3年7月初,长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率团赴安徽学习考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借鉴安徽创新发展经验、助推长春更好释放科教文化资源潜力,加快壮大创新发展动能。

  长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考察中表示,长春要学习借鉴合肥打造创新型城市,特别是加快域内大院大校大所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的体制机制和经验做法,加快推动长春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

  在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长春召开了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大会,进一步动员各类创新主体、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三年攻坚,以政产学研协同、地校院企携手等途径,助力创新引领长春振兴突破发展。

  “这是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对推动长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意义重大。”长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说。

  “未来三年,是长春市创新发展、加速突破的关键期,我们将扎实抓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实施,切实加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长春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柏生介绍,到2025年,长春的目标是本地转化科技成果超过4000项、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6000家,实现“两个翻两番”;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达到24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260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00家,实现“三个成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增至3300家,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数量、每万家企业法人中科技型企业数量等六项指标年平均增速实现10%以上快增长。

  长春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创新驱动这一“关键变量”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实现科教大市向创新强市转变。”长春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再次释放强烈信号: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利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突破瓶颈制约、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根本出路在创新,核心动力在创新。”长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当前长春正处于加快振兴突破的攻坚阶段,长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发创新之声、汇创新之力、成创新之果,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长春的未来,值得期待!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11月7日,在云南昆明滇池(海洪湿地)湖畔,大批红嘴鸥已抵达昆明,给春城昆明增添了一道靓丽美景。

  2023年11月6日,浙江省金华市,工作人员对光伏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近日,金华传化公路港第二期容量为2.91MW(兆瓦)的屋顶光伏成功并网,标志着企业“光伏+储能”这一新型小循环能源体系的建立,为企业的电力降本增效提供良好条件。

  2023年11月6日,在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湖水中,成群的天鹅、斑头雁等候鸟在这里休憩觅食。

document.write ('');